诈骗分子设计了如兼职刷单、网络购物、冒充客服、冒充熟人等多种诈骗手法。很多大学生因一时疏忽而落入诈骗陷阱,给生活、学习、家庭带来了严重后果。那么如何识别诈骗手段呢?现在就给大家普及几种电信诈骗的常用手段和一些注意事项,帮助大家提高识骗防骗能力。
开学季来了
家长们在兴奋“解放”的同时
也要小心骗子的开学诈骗套路哦~
骗术①兼职刷单诈骗
特点:诈骗分子会伪装成中介或代理公司,打着刷信誉、刷销量的旗号招聘兼职“刷客”。他们承诺,应聘者只要根据指示拍下指定的商品,付款后截图发过去,他们就会把本金和佣金退还回来。然而,在这里面刷单只是幌子,骗钱才是真正目的。
防骗小贴士:在应聘网络兼职和工作过程中,切勿随便透露个人信息,不要盲目相信高回报,应留意对方的信息,比如电话、名称、地址或者是对方的银行账号,发现被骗尽快拨打“110”报警。
骗术②资助诈骗
特点:诈骗分子往往会在开学前后,冒充资助工作者,以发放奖学金、助学金、生活补助等名义,引诱学生和家长上当受骗。目前,国家建立了完整的学生资助政策体系,能保证各个教育阶段的所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上学。
只要上学有经济困难,国家可以提供适当的帮助,保证你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。对大学生而言,有助学贷款、奖助学金、困难补助、勤工助学和“绿色通道”等,入学前、入学时、入学后都不用愁。
防骗小贴士:无论是哪个单位或者个人提供资助,都不会要求学生在电话中告知身份证号、银行卡号、手机验证码等信息,也不会要求缴纳任何费用或在ATM机和网上银行进行操作,如有类似要求的,请先向学校老师和当地教育部门咨询,千万不要擅自按照对方要求操作,以免上当受骗。
骗术③网购退款诈骗
特点:学生是网购的重要群体,诈骗分子非法获取网购买家信息后,以商品有问题为由,联系买家退款,退款过程中诈骗分子利用被诈骗对象对网络借贷的陌生,诱使买家进入网络借贷平台。
在诈骗分子的不断指引下,一步步从网贷平台上借出现金并转账给诈骗分子。或是被骗子诱导到钓鱼网站,输入自己的银行卡账号、密码和验证码后导致银行卡中的钱被转走。
防骗小贴士:正规的购物网站在进行退款时,都不会要消费者填写身份证、银行卡密码等隐私信息。如果消费者收到索要此类隐私信息的电话或短信,一定不要透露,可以选择报警。同时选择正规大平台购物、使用安全的第三方支付。
骗术④假链接诈骗
特点:冒充老师给家长发短信,成为电信诈骗的一种新方式。骗子利用大人关心孩子的心理,引诱点击链接后自动安装他们事先制作好的手机木马软件。
短信信息主要以7类内容进行伪装:交费用、查看课程、查看致家长的一封信、核对家庭资料、查看考试成绩、查看孩子体检结果、学费减免。
通过“木马APP”,不法分子便能盗取事主手机内包括银行卡、身份证等隐私信息,再利用这些信息实施进一步诈骗,或直接利用盗取的账户密码进行盗刷或转账。
防骗小贴士:家长要特别注意,要从学校公布的官方途径了解学生信息,或直接与校方取得联系,切勿点击不明网络链接。
西安雁塔分局反诈中心提示
1.遇到转账要求事前核实
接到类似电话时要保持冷静,要与当事人取得直接联系,多方求证,不要轻易汇款,发现诈骗尽快报警。
2.对自己的隐私严格保密
广大新生们对自己的隐私要严格保密,尤其是银行卡账号和密码,切不可透露给其他人。
3.警惕传销组织
目前新的传销手段经常以各种掩人耳目的形式渗入校园中,如果有人告诉你他在哪里卖东西,很赚钱,不要轻易相信。当有疑似传销事件发生时,千万不要轻易相信,不要心存侥幸,应及时向学校或公安机关举报。
4.拒绝过度消费和超前消费
要注意建立文明、理性、科学的消费观,拒绝过度消费和超前消费,结合自身需要,选择最恰当,对自己最有利的消费方式。
无论骗子如何花言巧语、危言恐吓,大家一定要记住“三不一要”:“不听、不信、不转账,遭遇电信诈骗时要注意保存证据,并尽快拨打110进行报警”。在提高自身防范能力的同时,不要出卖或透露个人身份信息、手机卡、银行卡信息等,避免成为骗子帮凶,并承担由此带来的刑事、民事责任,甚至影响个人征信。
来源:雁塔反诈